中国绿色时报9月12日报道(作者张燕)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幕。作为展示中国防沙治沙成就的窗口,鄂尔多斯备受世人瞩目。鄂尔多斯,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,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之地。
然而,由于连年干旱,加之过度放牧,导致草原严重超载,鄂尔多斯一度陷入即将被沙漠吞噬的困境。今天,绿色正重新回到这片土地上。
截至2016年底,鄂尔多斯拥有森林3480万亩,森林覆盖率26.7%,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分别达70%和25%。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,过去10年,鄂尔多斯荒漠化土地年均减少58万亩,沙化土地面积和流沙面积分别减少42.69万亩和687.75万亩。鄂尔多斯生态状况实现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、局部大为好转的历史性转变,鄂尔多斯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、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等称号。
在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中,鄂尔多斯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、退耕还林、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,启动实施了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圈等地方林业工程建设。2000年以来,鄂尔多斯累计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96.57亿元,完成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2471万亩。
2005年以来,全市累计完成重点区域绿化、十个全覆盖配套村村绿化等地方生态工程造林786万亩。目前,鄂尔多斯已形成带网片相结合,乔灌草相结合,防护林和经济林、原料林相结合,生态、经济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森林防御体系。
十二五期间,鄂尔多斯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824平方公里,治理度由2010年的40.1%提高到2015年的48.3%,全市5年减少土壤侵蚀量4660万吨,减少入黄泥沙2330万吨。在生态治理模式上,全市东部丘陵沟壑区以水土保持治理为重点,采取人工造林、封山育林方式,提高林草覆盖度。
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区域采取沙漠(地)边缘围堵,中间以路、水切割,以丘间低地、滩地、绿洲等分区的方法进行治理。措施上采取封飞造、乔灌草、带网片、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。西部干旱硬梁区以保护天然原生植被为重点,采取封山(沙)育林辅以人工造林的措施,建设保护型生态经济区。无定河流域、黄河冲积平原区大力建设农田防护林、护岸林、护堤林、商品用材林和经济林。
工矿企业坚持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。城区、园区、景区、生态移民区和新农村新牧区大力发展城市绿地和环城绿带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十个全覆盖村村绿化配套工程,加快推进村镇周围及街巷绿化。
在机制引导上,大力推行掏钱买活树的约束机制和以补代造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,初步形成了国家、地方政府及企业、个人多元化投资,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。全市涌现出许多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和典型企业,企业治沙成为鄂尔多斯防治荒漠化的强劲力量。鄂尔多斯依托林业重点工程,推广农户+基地+龙头企业模式,培育壮大了林沙产业。
目前,全市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、自治区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。全市林沙企业人造板年生产规模达25万立方米,杏仁露生产规模5万吨,沙棘饮料生产规模11万吨,沙棘酱油醋生产规模2.5万吨,生物质发电规模4.2亿度,柠条饲料生产规模2万吨。全市林沙产业年带动农牧民8.8万人,人均年增收2300多元。依托良好自然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人文、地理景观,鄂尔多斯已建成成吉思汗陵、响沙湾、七星湖、恩格贝、萨拉乌苏等20余处生态旅游景区。
近10年来,全市生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24.6亿元。2016年,鄂尔多斯林业总产值达44.5亿元,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为2700元。
本文来源:免费pg电子游戏麻将-www.7per.com